據美國合眾國際社1月8日報道,8日發表于《國家癌癥研究所雜志》的一項研究顯示,一種名為兒茶酚鄰位甲基轉移酶(COMT)的基因是決定維生素E降低還是增加患癌癥風險的關鍵。
布萊根婦女醫院預防醫學部的研究員凱瑟琳 霍爾(Kathryn Hall)在一份新聞稿中說:“我們對服用維生素E的人進行了觀察研究,結果表明維生素E對于降低罹患癌癥的風險有一定益處,以動物為模型進行的研究也表明了維生素E有助于降低患癌的機率。然而,當維生素E補充劑被用作安慰劑對照臨床試驗時,維生素E的防癌效用是微乎其微的?!?
凱瑟琳 霍爾還說:“這很容易讓人誤以為維生素E對于預防癌癥是不起作用的。但我們發現維生素E可能可以降低某些人罹患癌癥的風險,對于另一部分人則沒有這種效果。這種現象主要與兒茶酚鄰位甲基轉移酶的基因變異有關?!?
COMT基因有Val/Val、Val/Met和Met/Met三種基因型。在參與這項研究的對象中,COMT基因型為val/val的婦女服用維生素E后患癌癥的風險比COMT基因型為met/met的婦女高15%,但比COMT基因型為met/val的婦女低14%。
研究人員就此表示,造成這種情況可能是因為人體內的val/val酶活性是met/met酶活性的三到四倍。此外,研究人員還發現,在乳腺癌、直腸癌、肺癌和子宮癌等各種癌癥中,這一比例也差不多。
霍爾過去的研究還發現,COMT的某些基因變異甚至可能導致心血管疾病。
霍爾說:“要想找到基因與藥物之間顯著的相互作用是很難的,因而此次研究的發現尤其引人注目。接下來我們還需要進一步研究,以了解哪些癌癥受到COMT基因變異的影響,為什么和如何受到影響。這些結果都鼓勵我們以強烈和嚴謹的好奇心來研究這個問題?!?
來源:環球網